精選 物件

精選物件 愛迪生建地,全區最低價,臨公園,視野佳 地 101坪 售 650萬 觀迎來電 0980009480 洽詢 或加 LINE ID:5577388

社區介紹

2015年8月12日 星期三

台灣經濟市場概況

台灣市場概況  2015年7月15日

主要經濟指標

表:主要經濟指標

最新發展
  •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加上原油、工業原料等價格下跌,台灣按美元計價的商品出口在2015年上半年表現疲弱。而半導體主要廠商減慢資本支出,影響整體投資活動放緩。不過,穩定的勞動市場有助消費開支及零售銷路保持平穩。台灣行政院主計處最新預測,2015年的經濟增長3.28%。
  • 台灣與中國大陸於2010年6月29日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根據ECFA的「早期收穫清單」,有關產品的進口關稅,雙方已從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撤銷。此外,中國大陸已向台灣服務提供者開放11項服務領域,台灣則向中國大陸服務提供者開放9項服務領域,當中涵蓋金融及非金融服務。
  • 兩岸於2013年6月21日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大陸進一步承諾向台灣服務提供者開放80項服務業,涵蓋(1)電子商務、 (2)證券業、(3)銀行業、(4)保險業、(5)文創產業、(6)運輸業、(7)技術檢測與分析業等; 同時,台灣承諾向大陸開放64項服務業,包括(1)證券業、(2)銀行業、(3)保險業、(4)觀光旅遊業、(5)醫療服務業、(6)技術檢測與分析業等。雙方正各自進行確認協議的有關程序。
經濟現況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加上原油、工業原料等價格下跌,2015年上半年台灣按美元計價的商品出口按年下跌7%,礦產品、化學品與塑/橡膠製品等出口疲弱,出口往歐洲亦受歐元下跌影響。
另一方面,台灣投資受惠於部分航空公司擴充機隊增加資本投入,但半導體主要廠商減慢資本支出,致使整體投資活動放緩。不過,半導體、電腦設備及零件等生產活動提升,及低油價刺激全球汽車市場需求,有利汽車及零部件生產活動擴張,使整體工業生產活動持續增長。
本地消費方面,台灣就業人數持續成長,有助消費開支及零售銷路保持平穩。2015年5月的失業率下降至3.62%的較低水平。行政院主計處於2015年5月預測,2015年台灣經濟全年增長3.28%。
對外貿易
台灣出口於2015年1-6月較去年同期減少7.1%至1,424億美元。台灣的主要出口類別包括電子產品、基本金屬製品、塑膠/橡膠製品、機械和化學品。主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大陸、香港、美國、新加坡和日本。
另一方面,2015年1-6月台灣進口較去年同期減少14.9%至1,167億美元。台灣的主要進口產品類別包括礦產品、電子產品、化學品、機械及基本金屬製品,主要來自日本、中國大陸、美國和南韓。
外商投資
2015年1-5月,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核准外來投資總額為17億美元(不包括中國大陸),較前一年同期上升14.3%。最大的投資來源地是加勒比海英國屬地,佔外來投資總額34%,其次是荷蘭(13%)、日本(11%)、薩摩亞(9%)及香港(6%)。批發及零售業吸納最多外來投資,佔2015年1-5月外來投資總額29%,其他吸納外來投資的主要界別包括金融及保險業(20%)、不動產業(10%)和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6%)。
與大陸的經貿關係
根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貿易許可辦法》,台灣和大陸之間可以進行貿易(個別情況除外)。根據2008年11月達成的《海峽兩岸空運協議》及《海峽兩岸海運協議》,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指定海港及機場可以進行空運及海運直航。
投資方面,根據台灣的《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台商在大陸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須先得到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許可。不過,台灣已逐漸放寬對投資大陸的限制,包括生產半導體及製造晶片等高科技項目,以及200,000美元以下的投資,並於2010年初開始陸續放寬台商往大陸投資TFT-LCD面板廠技術限制及開放併購、參股投資TFT-LCD面板廠。此外,在2008年7月,台灣政府把台灣公司赴大陸投資的上限,從公司淨值的40%提高至60%。
根據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的數字, 2015年1-5月台灣核准對大陸投資下跌17.8%至38億美元。截至2015年5月,台灣歷年共核准了41,431個赴大陸投資項目,累計投資額為1,477億美元。主要投資領域為製造業,包括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電力設備製造等。江蘇、廣東和上海是吸納最多台商投資的主要地區。

表:台灣核准對大陸間接投資(按主要行業劃分)


表:台灣核准對大陸間接投資(按主要地區劃分)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
台灣和大陸於2010年6月29日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並於同年9月12日生效。
ECFA的內容包括涉及兩岸貨品貿易的「早期收穫清單」。大陸承諾減免539種台灣產品的進口關稅(按2009年稅號),包括石化、機械、紡織品、運輸工具與零件及農產品;台灣則承諾減免267種大陸產品的進口關稅(按2009年稅號),包括石化、機械、 紡織品、運輸工具與零件。有關產品的進口關稅已從2011年1月1日起降低,並已在2013年1月1日全面撤銷。
至於貿易服務的「早期收穫清單」,大陸承諾向台灣服務提供者開放11項服務領域,包括會計審計和簿記、電腦服務、自然科學與工程學研發、會議服務、專業設計服務、電影、醫院、飛機維修保養、保險、銀行服務、證券期貨;台灣也向大陸服務提供者開放9項服務領域,包括研發服務、會議服務、展覽服務、特製品設計服務(室內設計除外)、電影、經紀商服務、運動休閒服務、空運服務電腦訂位系統及銀行服務。雙方已於2010年11月及2011年1月分兩階段實施有關開放措施。
兩岸於2012年8月9日簽署「海峽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及「海峽兩岸海關合作協議」,並於2013年2月1日正式生效。前者為兩岸投資者的投資權益提供制度化保障,包括財產權、經營權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保障,而後者則有助簡化兩岸貨物通關程序,為兩岸業者降低經營成本,及打擊兩岸非法貨物走私活動。此外,兩岸亦就投保協議的人身自由與安全保障發表共識,雙方會依據各自規定,透過完善相關通報與通知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兩岸投資人及相關人員的人身自由與安全保障。
此外,兩岸於2012年8月31日簽署「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並已啟動「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台灣方面已批准中國銀行台北分行為台灣地區人民幣清算行,自2013年2月起,於台灣與中銀台北分行簽署清算協議並完成開戶手續的外匯指定銀行(DBU)及境外金融機構,可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另一方面,大陸亦已批准台灣銀行上海分行辦理新台幣現鈔買賣業務。
兩岸於2013年6月21日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大陸承諾向台灣服務提供者開放80項服務業,涵蓋(1)電子商務、 (2)證券業、(3)銀行業、(4)保險業、(5)文創產業、(6)運輸業、(7)技術檢測與分析業等; 同時,台灣承諾向大陸開放64項服務業,包括(1)證券業、(2)銀行業、(3)保險業、(4)觀光旅遊業、(5)醫療服務業、(6)技術檢測與分析業等。雙方正各自進行有關程序,而協議會於雙方收到對方通知完成相關程序後次日起生效。
與香港的經貿關係
2015年1-5月,香港對台灣的總出口較前一年同期下降16.1%至34億美元。2015年1-5月主要出口產品包括半導體及集成電路(佔總額28.6%)、電訊設備及零件(11.2%)和電腦零件/附件(5.2%)。
另一方面,2015年1-5月香港從台灣進口的產品總值較前一年同期減少5.4%至141億美元。據2015年1-5月數字,主要進口產品包括半導體及集成電路(佔總額62.6%)、電訊設備及零件(6.5%)和樂器及其零件/附件 (3.7%)。

表:與香港的經貿關係

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數字顯示,2015年1-5月台灣核准了274個、總值1.1億美元(+37%)來自香港公司的投資項目。另一方面,2015年1-5月台灣核准了25個、總值3千1百萬美元(-31%)台灣公司到香港的投資項目。
不少台商在香港設有據點。據香港統計處最新調查資料,截至2014年6月為止,31家台灣公司在香港設有區域總部 (regional headquarters),另外144家在本港設有區域辦事處 (regional offices),也有251家台灣公司在香港設立本地辦事處 (local offices),管理香港業務。此外,目前約有27家台灣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其中包括裕元、富智康集團及冠捷科技等知名企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總網頁瀏覽量

訪客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