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黃琮淵╱台北報導】
央行理監事會今日登場,金融圈緊盯昨日立院業務報告現場轉播,都想從央行總裁彭淮南口中找到線索。不過彭淮南說得愈多、外界解讀卻愈兩極,認為利率不變與降息者,目前仍呈現五五波的拉鋸局面。
根據中央銀行的統計,今年1到7月銀行超額準備約300億元,顯示市場上根本不缺錢;今年前7月M2平均年增率為6.41%,高於銀行放款與投資,以及今年GDP(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代表資金可充分供應經濟活動所需。
利率方面,央行把台灣與中國大陸、美國、南韓及日本4個國家相較,除了隔夜拆款利率水準排第三名外,從2年期到30年期公債殖利率均是倒數第二,顯示台灣長短期名目利率維持相對低點,利率已經夠低。
加上彭淮南昨日又說,不論貶值或降息,對救經濟都只是短期效果,雖然經濟學說利率會影響投資,但現階段影響投資台灣的是缺水、缺地、缺電,利率不是重要因素,很多問題也不是利率可以解決。
彭淮南此話一出,不少原本認為會降息的金融業者,態度已出現鬆動,目前多數認為,利率不動的機率仍略高,尤其從新台幣昨日重貶推估,央行將「以貶值取代降息」。
「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最難猜的一次」,資深金控主管昨晚說,台灣經濟情勢險峻,各界莫不希望央行出手,但彭淮南也會評估,降息對救經濟有無實質幫助,還是僅流於貨幣政策更寬鬆宣示,尤其市場資金非常寬鬆,央行再降息放錢,只會讓資金無處可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